库尔玛乡里的“兵团故事”

来源:四十五团  作者:四十五团  录入:四十五团  添加时间:2016-12-13 17:00  点击量:   
 

                                            —— 第三师四十五团与麦盖提县库尔玛乡兵地共建工作纪实
   金色的阳光洒满麦盖提县城的碧水蓝天,一条不知名的20余公里的团乡柏油路紧紧连接着四十五团与库尔玛乡,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条路上川流往来铭记浓浓地兵地深情。
   11月初立冬当天,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文艺骨干采风行来到库尔玛乡,穿过写有“兵地一家亲 共筑中国梦”的红色门联,走进乡政府秋菊缤纷绽放,铁热木买里斯村里吐絮的棉花累弯了腰。村支书老党员亚库甫•买买提和几位农民刚刚查看灌完第八次水的示范田,满意的回家了!别看现在亚库甫笑得欢,年初他可是满脸怀疑,示范田里的26户农民的内心发生着微妙变化,“小插曲”折射出涓涓真情。
   位于叶尔羌河下游麦盖提县境内的四十五团,成立于1951年,目前是第三师规模实力强、经济发展快、历史悠久的中心团场,曾荣获过“全国百强农垦单位、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万亩棉花高产创建第一名”等众多称号,该团有8个连队与库尔玛乡亲密接壤。库尔玛乡是一个由维吾尔、汉、回族等九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早在1994年曾荣获“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乡”称号,传统悠久、民风淳朴。当前,在积极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疆方略的进程中,兵地团乡之间嵌入式生活共居共学共事,不分地域、不分民族“走心式”交往,奏响了民族团结的交响曲,呈现和睦共融、休戚与共的良好局面!

                                                     科技帮扶 棉田结出“金蛋蛋”
   铁热木买里斯村有5个村小队562户2494人,其中村干部9人、党员41人,耕地面积1600亩、人均纯收入9000余元,是一个经济发展一般水平的7星级村。
   今年年初,四十五团在开展“四覆盖 四促进”兵地共建结对活动中,投资100万元在该村2组建立了506亩的棉花高新节水滴灌示范田。农民们习惯了传统的打埂浇水种棉方式,对示范田采用的黑地膜覆盖、大马力机车深翻、北斗导航播种等新技术不理解。
   当时,四十五团22连连长赵森与村支书亚库甫是结对户,第一次走家入户,赵森就知道了村支书的家境。“膜下滴灌棉花高产,要得,要得!”操着四川方言的赵森比划着说。“要克,要克!听不懂”亚库甫摇头。两个素未相识的结对户,民族不同、语言不通、年龄和思想差距大,走进心灵交朋友谈何容易。为推广新技术、规避风险、调动农户积极性,乡政府亲自联络邻村贾玉良等三位有种棉经验的汉族承包户,从26户农民手中“反租倒包”接手了示范田。从播种到田管再到拾花各环节,赵森与团场农业科技术员在起早贪黑忙碌在田间地头示范指导。在夏季召开的高新节水示范田观摩推进会上,周边400余位农民亲眼目睹兵团的高科技植棉技术,受到震动,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据保守测算,该示范田亩产亩产400公斤以上,比去年产量翻番,亩增效1500元,户增收2.4万元。
   “贾老板,今年‘拍档子’多多的嘛!”亚库甫见到贾玉良眼睛眯成了缝,喜滋滋的开玩笑。
   “好呀,到你家吃肉去!”贾玉良爽快回应。
   “达吾提,1000元够用吗?”正巧碰上“拾花状元”达吾提•艾买尔开着小四轮来问贾玉良借钱为儿子买奶粉。
   贾玉良竖起拇指说:“这小两口能吃苦,人均日捡棉花180公斤,收入360元。”
   亚库甫神情骄傲的说:“村里有很多拾花多多的人。”
   7月底肉孜节前夕,赵森带着着饮料、西瓜等来到亚库甫的家,还真吃上了清炖羊肉,当时,亚库甫红着脸掰开一块馕递给赵森,说:“兄弟,你说的没错,棉花长得真好!”其间,时常有农民溜到示范田看长势,眼见为实后心服口服。因为一块示范田,架起了兵地之间、村与村之间、各民族之间友爱互助的桥梁。同时,在该乡萨其喀克村建立510亩的红枣精品示范园,团乡联手开辟红枣精优致富之路。
今年以来,四十五团的22个连队与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和库尔玛乡22个村积极开展棉花种植、果树修剪、科技支农等结对互助活动86次,培训690余人,赠送科普图书6000余册,辐射带动地方群众3500人(次)。此举也是库尔玛乡开展“五个互相”守则暨互相学习先进技术和“十进十讲”活动邀请兵团专家进村讲科技的内容之一。

                                                      文教共享 农家飞出“金凤凰”
   “亲爱的蒋老师,我的妈妈,祝您节日快乐,一日为师,终身为母!”教师节当天,四十五团一中高三年级班主任蒋菊萍老师收到一封来自青岛工学院的贺卡,落款朱新玲。蒋菊萍擦干眼角幸福的泪水,快乐的走进课堂,她要把这份喜悦与同学们分享。2012年夏,14岁的朱新玲从红光农场中学转到团校时,成绩跟不上、性格内向又独自住校。蒋菊萍时常嘘寒问暖了解她的生活情况,有时给她垫付购买课本的钱。每年“中秋节”给朱新玲送月饼,有时还请她到家里改善伙食。四年无私的关爱,为朱新玲撑起了一盏“希望之灯”。今年秋,朱新玲与同乡的9名学生一起考上理想的大学,翻开了人生新扉页。临走时,朱新玲紧紧的抱着蒋菊萍似母女哽咽无语。值得欣慰的是,10岁的弟弟朱天宇沿着姐姐的足迹在团小学就读,师生真情像接力棒一轮轮传下去……
   兵地教育共享机制把教育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每年兵地选派“双语”教师相互挂职、支教活动,每年选派100名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在团场就读。今年以来,四十五团共接收周边地方学生769人,组织骨干教师赴地方送课70余人(次),麦盖提县学校与团场开展教研交流177人(次),开展兵地师生联谊活动19次。
   震天的锣鼓伴着叱咤的呐喊,麦盖提县刀郎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四十五团百人威风锣鼓队表演的《三师军威》为元宵节注入了浓浓的兵味,精彩的表演一路走进了库尔玛乡。四十五团以“五个一”活动实现兵地文化共享,即:组织宣讲员赴地方乡开展兵团精神、兵地融合宣讲活动,组织连队职工与村民互学舞蹈,为乡村文艺骨干开展民族乐器专题培训,为结对乡村赠送文化科普书籍,为周边乡村播放爱国主义数字电影。

   兵团先进的文化引领和丰富的文艺活动悄然改变着兵地群众的生活。四十五团民政科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张燕林介绍,今年有230余对新人在我这里领证,其中至少有50对是兵地喜结良缘的。跨越地域和时间的考验,兵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摩擦出的爱情火花,是兵地结出最甜的果实。并且,四十五团日新月异的城镇化建设也吸引了不少地方群众来团生活居住。

                                                         互助联动 共建金色家园
   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发挥兵团“稳定器”的作用,四十五团党委积极贯彻《喀什地委、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关于推进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工作总目标的要求上来,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的思想,坚持领导责任机制、联动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和工作考核“四个机制”,明确指出全团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兵地结对的第一责任人。该团与库尔玛乡每月召开一次维稳工作研判联席会,每季度开展一次流动人口信息管理核查工作,在重要节点参加地方设卡巡逻执勤等工作,特别是今年开春,参加了麦盖提县维稳工作大会,与库尔玛乡开展维稳演习拉动,构建兵地一体、上下联动、应对及时、处置有力的维稳反恐体系。
   库尔玛乡稳定办干部李永金与四十五团综治办主任党国功以前并不认识,因为同一目标,使他们成为维稳一线的好兄弟。每次开会见面,两人都会亲切微笑、嘘寒问暖,在他们笑容的背后肩负着铁一般的责任。
   多年来,兵地坚持以连带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抓党建强基础,各连队党支部与库尔玛乡党员干部开展“一对一”帮扶,在互学“双语”、互打电话交朋友、发微信送祝福等细微之处凸显亲和。近年,兵团商务局住库尔玛乡恰斯村以“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为切入点,精心打造了聚心之家、舒心广场、连心亭、养心亭、同心湖、凝心路、悦心巴扎和安心监控的“八心工程”,受到地方群众的认可。工作组组织百名村民亲自动手种树、建亭,在叶尔羌河道捡拾近百吨石头铺设绿化道,既节约了各项费用和开支,又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今年建成实施的刀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符合本村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工作组利用50万惠农资金,为恰斯村的24户贫困户每家赠送21只刀郎羊,目前每户产小羊1-3只。为解决村民困难,工作组为村民打了一口饮水井,为136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自觉投身库尔玛乡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中。
   团乡公路越建越宽,兵地团结越建越亲,民汉交往越走越近,从组到户、从连到乡、从团到师,一个边疆同守、团结联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文化交融、共同繁荣的生动画卷正在绵延抒写。
 

 
地址:新疆喀什市克孜都维路440号 电话: 邮编:844000
Copyright 2007 www.jxyuns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疆兵团第三师四十五团